河南臺記者報道:
省會鄭州市2007年開始試點探索建設“九年一貫制”學校,實行“小學初中對口入學”,以破解小升初難題。然而五年過去了,試點卻淪為形式,平衡教育資源之路依然漫長。
在鄭州市鄭東新區(qū),聚源路小學和鄭州市86中曾經(jīng)是兩個學校,2007年作為試點合并為一個學校。如今,這兩所學校已實現(xiàn)硬件共享,但在教學方面,小學和初中還是各管各的。校長李永強:
“首先上課的時間,小學一節(jié)40分,中學一節(jié)45分;比如說跑操,協(xié)調(diào)這個時間,小學是一套操,中學是一套操,怎么辦?”
鄭州一家教育機構的負責人張勝強表示,除了授課、課外活動時間難以統(tǒng)一外,九年一貫制的最大問題在于難以均衡教育資源,從根本杜絕“擇校熱”。
“強校+強校”的“一貫制”比“強校+弱?!钡摹耙回炛啤笔軞g迎,對應的公辦學校不合胃口,“九年一貫制”也阻擋不了學生們擇校,每年小升初的學生流失就證明了這一點。
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王海燕認為:
“一般意義上說,新建學校實施‘九年一貫制’的可能性還比較大。這需要在建學校初期,教育主管部門就必須預估好學校的規(guī)模及學生數(shù),但目前,鄭州市區(qū)內(nèi)學校場地都比較狹窄,實施‘九年一貫制’的可能性不大。”
相關新聞
更多>>